相信瑪芬恩,這輩子,你絕對不能錯過的書;
如果你正憂愁徬徨覺得自己不是自己,請你一定要閱讀這本書
●IRead 灰熊愛讀書 ●自己去圖書館借 哈哈
內容大要:
人的想法會帶動行為,牽引感受和情緒,隨之而來的是對行為結果的解讀。現代人的挫折容忍力低,導因於想法不正確:固執己見、缺乏彈性思考、阻抗新觀念、看不清事件的本質。唯有在陷入困境時改變想法,才能突破思考的盲點,看出新希望。
唯識論的佛理,有著特有的治心方法,作者根據「心所法」中的五遍行──意識活動中的觸、作意、受、想、思五個作用──配合諮商的基本技巧,期望建立一套屬於東方文化的唯識派心理學,提供日常修行和轉識成智的基本運用。本書以幫助讀者重新啟動自己的心力、迎接新的變化為著眼點,其中穿插著真實的諮商個案,值得讀者細細推敲,以增進個人心理的適應能力,提昇高層次的心靈生活。
佛教的信仰和修持,必須配合現代生活的需要,信仰和生活相融,才能做到「解」與「行」相應。唯識心理學提供了科學和清晰的解釋,讓修持者有清楚的實踐方法。其宗旨和重心,在發展個人正向的性格、態度、情緒和優點,並引導一個人作正向的人生覺悟(正等正覺),找出有限生命的無盡希望。
唯識心理學目前已完成六部作品,都以唯識論中「心所法」為藍本,結合心理學理論和實務經驗,所建構出來。另外五本書分別為:《尋找著力點》、《勝任自己》、《精神體操》、《過好每一天》與《生命轉彎處》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個人碎碎唸之換個想法更好:把握變動調適,開拓成功人生心得:
如前言所言,本書雖帶有點理論性,也不是什麼自傳阿或者名人勵志小品,但是作者就像跟讀者對話一樣,如果你現在心裡有傷口,他不是糾正你哪些想法是絕對錯誤,反而帶有點中庸,引導讀者領悟,自己可以自己治療自己;以下是出自於本書內容,那本書是我在打工的時候偷閒看到的,時間有點匆忙,所以就只節錄一點點個人覺得受用的話:
1. 別顧忌太多;想清楚後,要勇於行動和承擔;
2. 別花時間自怨自艾,或責怪別人,要正視現實;
3. 肯定自己的信念,努力去實現,要避免搖擺不定;
4. 個人的價值和目標由自己判斷,部要依賴別人;
5. 別以為你能討好每一個人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本書資訊:換個想法更好 : 把握變動調適,開拓成功人生